全球機器人“全應用”時代正來臨 機器向人的智能化發展
從掃地、下廚、上菜到寫作……涉足領域越來越多
手機之后的下一個大事件會是什么?許多科技界人士相信將是服務機器人。在傳統的印象中,工業機器人一般都是外表堅硬、外形粗壯的龐然大物,它們沒有思想和感覺,因此無法和人類一起愉快地工作。如今伴隨著協同作業機器人的出現,這一現象正在發生改變。
記者節(11月8日)前一天,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竟然啟用寫稿機器人,這個被昵稱為“快筆小新”的電腦程式,可處理體育與經濟類的簡短訊息;據今年9月騰訊新聞網的經驗,寫稿機器人速度比人快多了。
說不定哪天,你的老板會這樣向你介紹:“來打個招呼吧,這位是你的機器人新同事。”
機器人“全應用”時代正來臨
員工長久、辛苦地彎著腰,小心翼翼地將個頭不大的電熱塞插進難以看清的缸蓋鉆孔中——這是傳統汽車發動機生產過程中的一幕“典型場景”。完成這一操作需要工人長期積累的經驗、耐心和精力。不過,在許多汽車生產車間,這一幕早已成為歷史。
取代工人完成這一任務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小型機器人。憑借其精巧設計,這些機器人能輕而易舉地抓取小巧的電熱塞,將其毫厘不差地放入鉆孔。
在一個個汽車生產車間,從料品搬運到焊接、噴漆等各道工序,工業機器人都有“用武之地”。而這只是工業機器人普及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機器人技術發展早期主要側重其“機器”特性,那么由“機器”向“人”的智能化發展,可視為這一領域的新趨勢。在這方面,具有商業推廣、人工替代、生活陪護甚至感情陪伴功能的服務型機器人正逐漸嶄露頭角。
前段時間,桂林市內一家新開業的米粉店引進了“機器人”作為服務員引發熱議,令消費者感到新鮮。這里的機器人只需完成運輸工作,每臺機器人手邊都有對應桌位的感應器,只要店員鍵入相應桌位,機器人就能沿著軌道將米粉“端”到客人的桌前,只要再碰一下機器人的感應器,它就能自動返回。無獨有偶,今年5月份,桂林理工大學附近的一家刀削面館也引進了一臺專門削面的機器人。
用機器人充當“門面”拉攏生意,在日本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其實在中國,機器人服務已經步入尋常飯店中,為顧客提供從迎賓到領座、送菜等一條龍服務,寧波慈溪機器人當跑堂、蘇州昆山機器人主題餐廳、哈爾濱昊海機器人主題餐廳、江西師范大學瑤湖校區第二食堂、上海機器人炒菜餐廳、長沙一餐廳“奧特曼”機器人削面……遍布全國多個城市,據江蘇昆山的一家機器人餐廳店主表示,這些機器人已經為餐廳節省了50萬元的人力成本。
如今,從工廠、商店到醫院,人工智能技術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曾經只停留在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的機器人,已經逐漸從實驗室來到你我身邊,或許,機器人“全應用”時代正在來臨。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據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中國機器人市場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長,2013年銷量攀升至35660臺,同比增長60%,中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市場,2014年也被業界稱為“機器人元年”。2015年,國務院更明確將工業機器人列入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機器”向“人”的智能化發展
人工智能的出現勢必會顛覆許多傳統行業。而誰也想不到,人工智能率先顛覆了人類最為主觀的媒體行業。
根據新華社介紹,他們使用的寫稿機器人叫做“快筆小新”,目前供職于新華社體育部、經濟信息部和《中國證卷報》,不僅速度驚人,而且面對繁雜的數據根本不會出錯,甚至還能夠自動生成中、英文消息。
在專家看來,未來如會計報表、法律司法文書等大量格式化文書化的內容,完全可以由機器人來操作。
當然了,由于智能有限,目前寫稿機器人主要的工作是創作一些數據性比較強的快訊和快報。至于深度稿件,目前寫稿機器人還不能涉及,畢竟,它還不具有思考能力。
“我們希望機器人可以是哆啦A夢;但我們也失望地看到,機器人還只是木頭人。”圖靈機器人創始人俞志晨表示,機器人產品的本質,應該是替代人的部分職能,但目前的機器人產品確實還處在一種“比較笨”的狀態。
他將機器人分成三個層級,最為初級的是操作層機器人,接著是感知層機器人,最后是認知層機器人。“給力”的機器人,可以分析匯入其“腦中”的信息流,并做出相應反應。而且,通過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機器人能夠自己學會新的技能。
如何成為真正的大廚和貼心的服務生?專家們認為,還要解決機器人“看”“聽”和“說”的問題。視覺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
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俞凱表示,機器人要知道如何調度自己的“身體”移動,如何對復雜環境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并調整自己的行為。“要是機器人能夠聽懂人話,給人點單,甚至還給出菜單建議,這才稱得上智能。”
一位機器人研究者表示,一個成熟的機器人應該有能力學習人類的意識,而人類形成自我意識的三個重要方面——認識自己的身體處在什么狀況、記得過去與想象未來、知道周圍其他機器人的存在。雖然當前的機器人能夠識別聽清楚語言,甚至自己能夠說話,這和真正理解語言的意思比較遠,要參照現實環境中的意義來理解,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戰。
機器人已逐漸電腦化,不過顯然人們可不喜歡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產品,比如已經出現的自動電話接聽服務、自動購物建議、個性化廣告、為用戶量身制定健身方案等等。
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是在服務型機器人方面,還都是新人。一些專業人士或服務資源較為有限,而通過機器人技術,我們有望使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大眾化。屆時在機器人技術的助力下,無論何時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專家的服務。服務機器人能夠幫助各行業的人員提升工作的質量、效率、密度以及安全性。
先進的技術和人性化、個性化設計,讓你很難把這些機器人看成冷冰冰的工業產品,而更容易把它們當成活生生、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但不會真正取代人,而是改善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之處。我們希望家里多個機器人幫手,幫忙在廚房做做雜活、移動桌子、折疊衣服或者充當真空吸塵器。
在生活中保持一定水平的互動,有時候親友不在身邊時,或許可以和機器人助手說說話。眾所周知,寵物能夠顯著改善某些人的生活質量。事實證明,機器人也能如此。
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早前公開表示,機器人要做到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決策問題,非常不易,目前的機器人尚未達到該水平。但同時,羅軍也指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機器人將在10年左右出現。也就是說,隨著智能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更多智能機器人“上崗”將不再遙遠。
智能社會你無法拒絕
21世紀初第一波陪護機器人問世了,如AIBO、Pleo和Paro這些可愛的寵物機器人。但人們對它們的新鮮感逐漸淡去,過去10年,消費類機器人市場主要被無人機和真空吸塵器所占領。
機器人的第二次浪潮已經開始涌動,背后的驅動力則是智能手機技術以及更復雜的用戶界面的發展和普及。影響機器人社交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正確理解人們的話、作出恰當回應,以及猜測語境或人們的情緒。
由于云機器人、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與機器人展開日;雍徒徽劦目赡苄栽谔嵘。這些機器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許將扮演車輛、房子或者朋友的角色。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新材料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全球正進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余下全文
而種種跡象表明,智能機器人井噴時代即將到來。
目前,除谷歌之外,IBM、微軟、臉書、雅虎、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投入巨資,搶占智能機器人的戰略制高點。而國內互聯網巨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亦加速布局智能機器人,以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根據Gartner咨詢公司今年8月發布的《2015年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顯示,智能機器人(Smart Robots)尚處于技術上升期,但預計將在5-10年內迎來穩定應用期。這也就意味著,隨著智能機器人技術成熟度的增加,5-10年后,智能機器人或將步入實質生產高峰。
日前,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尚勇向媒體表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更是衡量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標志?v觀當今科技和產業發展態勢及主要國家的戰略走向,機器人技術及應用已成為必爭領域和未來競爭的制高點。無論是美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歐盟“火花”計劃,德國工業4.0計劃,日本機器人白皮書等,均折射出各國在新的競爭賽場中搶奪游戲規則主導權和塑造新優勢的決心。
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正成為未來經濟的重要推動力。
雖然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消費市場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國,但國產機器人研發制造水平在國際競爭中仍處于劣勢。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顯示,外資企業在中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占據我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而在發達國家推動新工業革命、制造業回歸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正面臨歐美發達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推動制造業升級是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這場工業4.0的全球競賽中,中國亦不斷加碼智能機器人領域!吨袊圃2025》戰略中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
而在更大范圍內看,以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制造、能源、材料、認知等科技的融合匯聚創新,正啟動一場新的變革浪潮。
專家認為,未來智能社會將是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廣泛深度融合、技術全面更新換代、產業系統升級、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調整演進而成的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融合、協同、共享、共治是其鮮明特征,對人類生產、工作、生活方式將帶來新的深刻變革。
本文摘自:http://design.eccn.com/design_2015112310072030.htm